
獨立遊戲團隊 Studio BBB 由韓國西江大學科技與藝術系的五名學生攜手組成,雖然並非遊戲開發科班出生,但幾人都熱愛遊戲創作、又想提升個人能力,自2023著手開發以情緒為主軸的解謎遊戲《MONOWAVE》,有趣概念、獨特美術與多元的遊玩機制,讓他們在台北國際電玩展的 Indie Game Award 2025 獨立遊戲大獎中,獲得「最佳學生遊戲」,如今五人都已正式畢業,決心成立獨立遊戲工作室,全職投入開發,團隊透露,在韓文中,「非主流비주류(bi-ju-ryu)」這個詞的首字讀音與英文 B 相同,因此取名 Studio BBB 的意思即為:「B 級,即使是非主流也要開心!」



<以下為官方提供原文>
▍Indie Game Award 2025 獲獎團隊專訪 最佳學生遊戲:《MONOWAVE》
▍從「心」出發獨特解謎 開發前成員先讀心理學
《MONOWAVE》的核心機制圍繞「喜悅」、「憤怒」、「悲傷」與「焦慮」四種情緒,這些情緒可轉化為玩家的能力,藉此影響遊戲世界、跨越各種謎題,團隊指出,最初的構想是開發基於物理變化、如水變成冰等機制的解謎遊戲,但後來他們想到「如果用人類的情緒變化作為核心呢」,因此團隊開始研究心理學與哲學理論,並參考心理學家 Paul Ekman 的情緒分類模型,最終選定這四種情感;其中有不少環節參考了成員的個人經驗,如遊戲內的「共鳴系統」讓主角 Mono 能透過歌聲與 NPC 交流,然而在「焦慮世界」中的迷霧地帶,情緒表達會受到限制,玩家需要「快樂蝴蝶」驅散迷霧,象徵著克服焦慮的關鍵在於溫暖與正向情緒的引導,遊戲中的美術則融合了刮畫藝術與一筆畫,創造出簡單又富有層次的畫面。

「我們喜歡《腦筋急轉彎》,但並沒有直接將其作為參考。」團隊坦言,雖然靈感來源不同,但成員很喜歡電影中對情緒影響力的刻畫,如「憂傷可以帶來療癒」的概念與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,若有機會能夠合作,對他們而言是莫大的榮幸,而看到2024年系列第二部出現角色「焦焦」時,也讓團隊非常驚喜,直笑說:「真的感覺好像讀心術!」

▍從韓國走向世界 情感共鳴超越語言與文化界線
團隊指出,最初是在韓國 BIC Festival 展會上了解台北電玩展,成員對於台灣玩家遊玩時會有何感受非常好奇,便透過韓國創意內容振興院(KOCCA)報名參與今年的展會,而在現場時,成員們深深體認到「情感是不分國界的」,包括過去在韓國、日本及本次來台的經驗,當看到玩家解謎時困惑、通關時驚喜等,還有遊玩後的熱情回饋,讓團隊更加確信,遊戲中所傳達的情感可以超越語言和文化,打動來自世界各地的玩家。 除了參展外,團隊也因為獲得 Indie Game Award 2025 的最佳學生遊戲獎,知名度大幅提升,亦得到更多潛在合作夥伴的關注與聯繫。
▍關於 Studio BBB(以下內容由團隊提供)

- Gwonyeong Lim(左上):Studio BBB 的創辦人兼 CEO,最先提出「我們來做一款屬於自己的遊戲吧!」的想法,並召集了夥伴。我從開發初期便負責程式設計,而現在公司成立後,主要負責商務管理、行銷與外部合作。
- Jinyong Choi(中間):製作人兼遊戲設計師。從小熱愛遊戲,夢想成為遊戲設計師。目前負責《MONOWAVE》的系統設計與關卡設計,確保解謎的挑戰性與故事的沉浸感達到最佳平衡。團隊的創始成員之一。
- Jihoon Kang(右下):音效設計與工程師,同時也是一名獨立音樂人,專攻作曲與編曲。負責製作遊戲內的所有聲音,並學習聲音工程,以開發互動式音效系統。他在遊戲原型公開約四個月後加入團隊,致力於提升遊戲音效的質感與表現力。
- Sangjoon Lee(右上):團隊的新任程式設計師,也是崔鎮勇的表弟。喜歡解析與理解程式邏輯,未來將成為團隊開發的堅實後盾。
- Gahee Park(左下):團隊的新任美術設計師,負責角色設計、場景繪製與動畫。擁有多年兒童美術教育經驗,對視覺藝術充滿熱情與創意。
此外,我們還有一位前核心成員,原本擔任美術總監,目前則以自由接案的方式,持續為我們提供動畫製作上的支援。
成員透露,目前《MONOWAVE》開發進度已達到75%,預計於今年第四季正式於 PC 與主機平台發行,也正積極開發額外關卡和收集要素、難度選項以及多人模式等新功能,並為 Nintendo Switch 版本做準備,他們強調,團隊的最終目標是向全球玩家傳達「情感的價值」以及「共鳴的力量」。
